熱點快評
  □木須蟲
  古稀老母患病打針,而熊先生人在上海無法抽身,只好托志願者代他行孝。關鍵字19日,媒體刊出“兒子千里之外請人代他行孝”的報道後,引起社會各方熱議。(12月20日《楚天都市報》)
  熊先生“請人代為行孝”,多有不得已的成分。報道顯示雖然他的母親有子女5個,但這些子女都不生活在母親身邊,儘管其中四個同在武漢,也都時常回家看看,卻無法照料老人“三病兩痛”的現實訴求。子女想把老人接回信用卡代償一起住,老人堅持沒去,她認為孩子們都住高樓,都在十樓以上,上上下下麻煩,另外,住在孩子們那裡比較悶,也就是在家裡看電視。相比較來說,老人生活的地方讓她感到便利:“你看我住在這裡多好,出門就是馬路,不用上下樓,周圍都是熟人,聊聊天,串串門也都很方便。”
  熊先生“請人代為行孝”並不代表為人子女的他們不孝順,個中的狀態包括生存的處境以及老人心態,是現實的真實寫照,也是當下許多空巢老人共同特征的縮影。從一定意義上,說明瞭以子女贍養包辦老人養老所有事宜,變得與現實越來越遠,社會分工介入養老服務,也變得越來越急迫。在中國,養老社會化是有必要的,等到社會保障制度足夠健全,社信用貸款會經濟發展達到一定實力的時候,養老社會化會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。家庭結構的改變,增強了社會化養老服務的緊迫性,現在的家庭大多以獨生子女為主,子女承擔的壓力較大;老年人口的增長,需要社會提供必要的養老服務。
  本則新聞一方面給相關志願者團隊msata以啟發,“代人行孝”可能是一個大有作為的方向,另一方面又擊中了時下養老社會化軟肋。該個案說到底是陪老人治病、給老人打針提供照料的幫助,正是因為這方面的常態性社會服務的缺失,才使得熊先生千里求援,請志願者代勞。
  扶持和促進社會養老,政府要先行,從公共機制的配套與完善,承擔起組織、保障和監管的重任,掃平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障礙。一方面,要健全以社區養老為主的養老體系,加大投入改善室內裝潢社區養老的條件與設施,給居家養老老人提供必需的養老服務;另一方面,要完善扶持政策,鼓勵社會參與興辦養老機構、從事養老基本服務,滿足老人多樣的養老需求。只有豐富社會養老服務的供給,才可能給子女的盡孝托底,築起人倫的堅實大堤。
  木須蟲  (原標題:“請人代為行孝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n75tnth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